教育技术论文范文高校发掘和培育特色文化探析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5-03-15 21:34 热度:

   [论文摘要]基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功能和外部的竞争性环境,高校必须发掘和培育特色文化。发掘特色文化应在物质文化方面发掘本源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发掘高尚文化,在制度文化方面发掘人文文化和在行为文化方面发掘理性文化。培育特色文化应做到继承传统、与时俱进和立足地域。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论文范文,高校,发掘特色文化,培育特色文化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大学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就必须具有深厚的特色文化底蕴,这也是大学发掘和培育特色文化的重要动因。大学文化表现在学校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实验室、办学思想、校训、校风、校徽、规章制度等各个方面。但是,一般认为,大学文化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几个方面。无论是综合性院校还是行业性院校,如果能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发掘和培育自身特色文化,往往会起到提纲挈领之功效。
  
  一、发掘特色文化
  
  1.在物质文化方面发掘本源文化。所谓本源文化是指影响或决定着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成和特征的文化,它属于物质文化范畴。大学的物质文化范围很宽泛,包括师资、科研、管理、制度、学科、专业等各个方面。考察中外高校的文化特征可以发现,凡是有自己特色文化的高校,也往往拥有自己的特色学科。一方面,学科是大学基本功能得以发挥作用的载体,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社会服务的侧重点及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都与学科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大学各方面的特色追根溯源都与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师资、学生、管理制度、建筑等特色以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特色,它们都是学科不同方面特色的体现。可以说学科有特色,大学文化就有特色;大学文化有特色,大学就有特色。因而,学科是大学物质文化的本源,特色学科决定着大学的特色文化。发掘大学特色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就是要发掘具有本源性的特色学科。
  
  2.在精神文化方面发掘高尚文化。大学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发源地,其在人们心目中具有高尚性,具体表现为自由、独立、创新、宽容、不向世俗低头等。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是大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一流大学都很重视特色精神文化建设。然而,在我国,近十多年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不但没有特色而且呈颓废之势。不少高校紧紧围绕市场经济,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设置热点专业和扩大招生规模,各项配套措施跟不上,结果导致教风、学风每况愈下。甚至一些教师不务正业,甘愿做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这些现象与大学的自由、独立精神背道而驰,大大损坏了大学形象,使大学精神文化低俗化。因而,为争创一流大学,必须重振大学精神,发掘具有本校特色的高尚的精神文化。
  
  3.在制度文化方面发掘人文文化。大学制度文化既包括各项制度也包括在制定和执行制度中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等观念因素。大学是一个思想激荡、自由探索的场所,其本身充满了人文气息,而大学制度作为一种规范,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出人文关怀。然而,不少高校的制度文化却缺少人文性,显得柔性不足而刚性有余。如在学生管理上,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按部就班地学完全部课程,而没有考虑到有些学生是不需要学习部分课程的;又如在教师管理上,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发表一定量的论文和完成一定量的课题,而不考虑教师的科研兴趣和能力。这些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教条化,把教师和学生当作工厂里的机器和产品,要求一致性和标准化,忽视了学生和教师是有个性的人,应当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这种缺乏人文性的制度文化中,学生失去活力,教师失去创造力,这样的高校是无法跻身于一流大学之列的。
  
  4.在行为文化方面发掘理性文化。大学行为文化是指学生和教师等大学主体在学习、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化,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全校师生员工在行动上保持一致,为共同的目标奋斗。由于学生和教师学识丰富,有理想,有抱负,社会责任心强,因而整体素质高,在行为上具有高度自觉的理性,这使得大学行为文化具有很强的理性特征。然而,目前不少高校中的学生和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出现了诸多非理性行为。如不少学生不安心学习,以勤工助学名义周旋于生意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甚至失去理想追求,道德败坏,走上犯罪道路。又如有些教师主副业颠倒,在公司企业挣外快;学风浮躁,搞课题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缺乏创新性。这些非理性行为严重背离了大学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本质,腐蚀着大学文化,使大学人心涣散,失去凝聚力。
  
  二、培育特色文化
  
  1.继承传统。高校在建设文化过程中,应当继承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否则文化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失去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过程中,许多高校出现浮躁情绪,以校园占地大、高楼多、学科门类齐全、学生人数多自诩。不少很有特色文化的高校紧随市场步伐,丧失了自身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这样,不少高校因为没有继承自身的优良传统,从而在文化建设中迷失了方向。高校培育特色文化,应始终坚持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优势学科,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将传统优势学科做好做出特色,才能为培育特色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把优势学科置于学科建设的中心地位,将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先用于优势学科的建设,这样就使得学校的文化建设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又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2.与时俱进。高校在文化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两者相辅相成。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就是不断创新。高校文化建设既要随着学校物质基础建设不断创新,又要满足国家对人才和科技的新需要。不少高校在发展中存在一手硬和一手软的情况,一方面是学校的高楼越来越多,办公条件越来越好,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教师待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是对国家关于人才和科技的新需要置若罔闻,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即待业,所谓的科研成果也是温室花朵,无多大实用价值。由于学校建设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文化建设也就缺乏新鲜的时代血液。高校要培育特色文化应抛弃规模扩张的老路,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求最大、不求最全、只求最精”,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扩大规模,将主要精力用于提高教师素质、创新内部管理体制等软件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应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契机,积极响应国家对人才和科研的新需要,既培养具备绿色理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又参与重大科学研究以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这些将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增添新的时代色彩。
  
  3.立足地域。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大学必然具有地域特色文化。每所高校都根植于一定的地域土壤,受该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文化必然打上地域文化烙印,其特色文化必然表现出浓郁的地域性。因而,每所高校在培育自身特色文化时,必须从地域文化中吸收营养成分。目前,我国高校掀起了一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之风,其中有些高校特别是中央部委高校,它们虽身处地方,却在很大程度上仅从科研、论文、师生比等量化技术指标出发,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而脱离地域土壤甚至中国土壤,忽视培育自身特色文化,甚至有些学校抱怨自己身处祖国边疆,这种地域环境限制了学校发展空间。高校要培育特色文化应扎根于地域,一方面,应从地域文化中直接汲取营养成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文化,如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其创新精神、拼搏精神等往往就比较突出;而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其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等就比较明显。身处不同地域的高校应直接吸收当地的文化精华,使自身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为地方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高校在服务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地方的文化气息,这对培育自身的特色文化是大有裨益的。

文章标题:教育技术论文范文高校发掘和培育特色文化探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572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