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发表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1-16 16:00 热度:

  摘要: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学改革可以是教学内容、流程、方法等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结合社会、行业的需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分科课程目标,对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阐述了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途径,对培养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论文发表,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引言:

  目前,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已全面实施,针对不同社情、学情所开发的课程及教材都在接受实践的考验。然而,尽管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率先开始,但课程建设的步伐却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部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课程建设完整体系尚未形成,高校教师对教学改革的不认同等使得应用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举步维艰。造成这种现象有诸多原因,主要原因有:1.部分高校教师对所任教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理解不透彻;2.对课程建设的原则理解不深刻;3.课程建设缺少实践过程,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以为课程建设就是教材建设等。因此,要使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关键就是要搞好课程建设。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不断进行改革。

  国家教育部对于各大高校进行评估时,将学生的就业数量、质量及日后跟踪服务纳入高校的考评体系。各高校也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提升本院校学生的就业指标。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过就业指导课程因受社会环境、国家政策、学校制度的影响较大,课程改革要求不断提高。基于此,对应用型高等教育中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思路进行探索,利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可变环节来指导不变的就业问题,以期对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一、注重分科课程的独立性和关联性,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根据产业需求、行业标准,依据学情,实施课程重组,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社会课程有机融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做到四有利: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职业院校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按照“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开发和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高等数学》等课程为前续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识读能力和基本计算及逻辑思维能力,《会计基础知识》、《财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成本控制的把握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内业》、《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等课程奠定基础,是学生更易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环境、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1.1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和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建立动态的教学管理

  以职业教育理念为先导,树立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理念,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企业生产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随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企业生产旺季时学生顶岗实习,淡季时学生回校学习,工与学交替。(对于建筑系而言,主要是可以根据东北地区施工季节性,根据施工工期调整教学计划。)

  1.2编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

  确定课题、任务及项目指导书要以“适用、实用、够用”为原则,体现工学结合。

  1.3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以生产带动实训,实施“订单式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从事生产性实训,降低教学成本,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有效落实。特别对工科专业而言,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接企业“订单”,为企业加工零部件或产品,可使专业实训教学由消耗型变为生产型,学用紧密结合。

  1.4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建立突出学生职业素养的实习全程评价、校企多元考核的开放性评价体系,打破单纯以课堂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注重技能考核,建立和完善第三学期准入机制,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第三学期学习。

  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社会需求量大、地域广的特点,要求高校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实践能力。土木工程是一个系统化较强的学科,它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法的制定都要以本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来制定,并且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革。

  转型期的高校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高校应树立全面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方位管理和全程育人的“四全”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以“加强素质教育,突出工程实践能力”为原则,力求做到素质教育全程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

  转型期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做后盾。

  2.1师资队伍建设

  为满足培养目标而建立的培养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有配套的师资力量。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须依托工程结构教研室、施工教研室、管理教研室、测量教研室和制图教研室等教学部门以及相关课程教学师资的合理配备。高校应致力于建设能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专兼聘结合的“双师”型的新型师资队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将外力和内力的效果共同作用,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

  2.2教学环境建设

  第一,教材使用建设。教材及辅导资料的使用与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高校在教学中应在综合比较、消化吸收国内各种教材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综合性、继承性、适应性与开拓性较强的教材使用。要求选用教材具有结构系统、范例真实、思考题难度适中等特点。此外,还要求教材能够充分考虑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传授基本理论知识与培养基本技能相配套,适宜本层次教学,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先进科研成果等特点。

  第二,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实践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设有学生可以完成模拟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综合实验室,配有如PKPM设计,CAD制图,ANSYS有限元分析等土木工程专业软件。为高校逐步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向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并逐步实现网

  络教学创造条件。

  第三,网络教学环境建设。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教学服务,高校还需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如设立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随时学习,在网页上提供教学大纲、课程教案、习题及解答、参考文献、教学录像等信息和网上自学、辅导、交流讨论环境并提供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

  第四,学院支撑环境建设。高校除应提供实验室承担大部分的实验教学任务,还应在校外建立多个实训基地或联合当地勘察、设计单位以及施工企业为学生校外实习提供方便。

  2.3转型期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的选择

  转型时期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根据所讲授内容的特点进行选择,切不可千篇一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如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外聘专家讲学等,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科前沿知识与教材基本内容相结合,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倡结合工程案例以“技术规范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向学生介绍新知识,以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在满足课堂教学要求的同时要安排足够的实践课时,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工程现场和技能实训现场,对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安排验证性试验教学,对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必须根据授课内容及时安排课程实习,对技能型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关键性技术工艺必须进行实训教学。

  结束语:

  转型期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为纲领,“双师”型教师为引导,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为契机,实训、实习和产学研相结合为支撑,构建的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转型期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地吸收经验教训、摸索新方法,做大量的细致工作,对各个方面进行完善,才可能形成一个适应当展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宇.关于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探讨和研究[J].赤子,2014(5).

  [2]孙路,何延宏,王宇,李玉胜.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6).

文章标题:高等教育论文发表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2492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