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化学启蒙教学

所属栏目:化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05-07 09:23 热度:

  学生学好一门学科,不外乎两个原因,其一对学科感兴趣,其二,对教师的崇拜。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生理和心理基本成熟,而且正是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要想使初三学生学好化学,我想,一方面可以借助学科魅力,使孩子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借助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老师,真正学好化学。

  摘要:文章结合心理学原理,探讨化学启蒙教学中如何发挥实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何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如何在启蒙教学中养成各种学习化学的好习惯,如何在启蒙教学中关注教和学的方法,注重掌握知识和解题思路的形成。

  关键词:化学教学论文,启蒙,兴趣,实验,习惯

  一、展示学科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学生对学科感兴趣,学生就能要学、乐学,也就一定能学得很好,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兴趣方面下功夫,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1.奇妙的实验现象是兴趣的源泉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学科的优势就是有趣的化学实验,实验中的各种现象都会让学生感到特别的新奇。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不仅能揭示许多科学的理论,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解释日常生活的许多现象,更重要的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化学兴趣。教材涉及到的大大小小的实验近百个,其中还不包括教师的补充实验和兴趣实验。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精心设计实验,将化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好奇而兴奋的状态下接受新知识。例如:讲述分子间有间隙,在演示“25毫升的水与25毫升的酒精混合后体积明显小于50毫升”实验,可设计为:用25毫升的移液管2支,分别移取25毫升的水与25毫升的酒精,放到50毫升的容量瓶中,这样实验现象会较为明显。另一方面,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学生从生活中能感受到,但液体没有感性认识,此时可以补充实验“将50毫升热的浓硫酸置于50毫升的容量瓶中,冷却后再观察液面明显低于刻度线。根据实验现象,去分析和解释,这样就在学生好奇中将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理解知识、记忆深刻。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借助一些兴趣实验,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吸引学生,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再把新知识溶入其中,而不是仅仅为了兴趣而做。例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以兴趣实验“烧不坏的手帕”为开场白,熄灭时将其浸入水中,为后面灭火埋下伏笔;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燃烧的概念;再从实验中观察到“水不能燃烧,酒精燃烧了”,得出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

  2.奇怪现象的解释是兴趣的动力

  化学又是与生活、生产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联系实际。一方面去解释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联系实际不断地发现问题,为了进一步解释或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对带有迷信色彩的“鬼火”、“天火”等问题的分析和解释,学生一定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再如:在寒冷的冬天,盛水的水缸里结了很厚的冰,水缸出现了裂纹,这是怎么回事?由于水结成冰时,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大,所以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大,涨破了水缸。那温度低了,为什么水分子的间隙反而变大了呢?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关于冰的结构和氢键的知识,这样既解释了问题,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一定会很浓,学生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丰富的化学史知识是兴趣的调味剂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化学的研究更是令世人瞩目,许多化学成果在世界化学史都留下光辉的一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讲述一些中国在化学方面的发展很有必要。例如:古代中国的火药、造纸术、瓷器文明于世,再如,侯德榜的先进事迹:侯德榜以十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赴美留学,学成后归国,克服内乱和抗日战争的重重困难,建立制碱工厂,潜心研究,所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欧洲垄断造碱的历史,结束中国使用洋碱的历史,他改进的造碱工艺,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此外,我国的瓷器工艺、酿造技术、冶金技术都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在现代,我国的化学和科技都取得了伟大成就,随着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氢弹,发射了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现在不仅能发射自己的卫星,而且还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这些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素材有机插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

  4.开发家庭小实验是兴趣的接力棒

  化学既然是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实验科学,所以沪教版的教材中共列述了近15个家庭小实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模块,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其实,家庭实验的器材、物品,远远不止15个实验可做,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开动脑筋,去开发一些有趣的、没有安全问题的实验。例如:复习到化学试剂的存放问题,不妨就让学生走进家庭厨房,看一看,盐、糖、味精的存放;醋、酒、酱油的存放;植物油、猪油的存放;酸奶、新鲜牛奶的存放等,是怎样存放的(存放于什么容器中、容器口的大小)?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存放?相信学生一定会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也会又增进一点了。再如:在溶液部分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家试一试:探究物质的溶解性由什么决定的?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没有能量变化?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厨房中一些物质的溶解进行实验来解决,教师可以适当具体一点,以表格的形式来列述用什么物质,做什么实验,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相信学生的收获一定非常大。二、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崇拜你

  初三学生的心智渐趋成熟,但还不成熟,在这个阶段,受周围的学生和老师的影响会比较大。“亲其师,信其道”。如果能让你的学生喜欢你、信服你,那么你的引导就会很有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小的影响,即使你在某些方面不是很优秀,学生也会非常宽容你。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和信服呢?下面就说说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1.潇洒地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要在课前下功夫,要力求做到:带着教案去上课,但从不打开教案(说明教师授课的思路一定清晰,且逻辑性较强);认真备好习题课,上习题课时,根本不看习题(说明教师对试题了如指掌,见识和记住的题目特多);黑板上板书满的时候,基本上是下课铃响的时候(说明教师一定精心设计了每一节课,不仅仅是板书设计,更重要的是把握课堂的能力较强);上课时语言幽默风趣、松弛有度,让学生在愉快而紧张的情况下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一定佩服得五体投地。

  2.耐心而快速应对学生的问题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一定十分好奇,所以不仅会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更会问出生活中很多不解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学习和积累,注意各种教辅材料的浏览,关注科普知识,当学生问出的问题,你能在他还没说完,就告诉他该怎么做,或者你瞄过一眼题目就立即给予解答。那么,学生就会觉得你很厉害,不仅书教得好,而且是个“事事通”,学生就会信服你、崇拜你,听你的话,教学就会有效。

  3.对学生守信且能换位思考

  教师在学生中要树立威信,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守信用,也就是说话算数,不随意更改;讲究效率,不随加课,也不拖课;如果作为班主任,更不可废话连篇,很多时候是无声胜有声,切记不可利用学生自修时间去上化学课;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能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更要多一点爱心。对待学生最基本的一条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这一点,这样的教师一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总之,教师的个人魅力,是靠教师自己不断地、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塑造,是在长期的不懈坚持下形成的,需要教师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而不是当成一种谋生职业。

  三、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化学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其实用性、实验性很强,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养成一些习惯。如: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习惯、听课的习惯、观察的习惯、做实验时的一些实验习惯等,这对以后化学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化学研究都十分重要。

  1.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习惯

  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向学生传播化学知识的媒介,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国际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符号。所以从启蒙教学开始,就要注意规范书写化学符号(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如:字母的大小写,CO是一氧化碳,Co是钴;字母要写清楚,Co是钴,Ca是钙;规范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结构示意图,明确其表示方法和意义。如:方程式书写要注意配平、注意反应条件。教师要纵观全局,理清脉络,认清各种化学用语的特点,比较各自的异同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打好一定的基础。化学用语的教学,要采用有计划、分散地超前渗透,不断地规范、重复,养成良好的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习惯。

  2.认真听课的习惯

  化学不同于其它学科,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首先,要训练学生在听懂的前提下记好笔记;实验时,要在看明白后再记笔记。其次,来不及记内容,要做好记号,留好位置,课后再补或整理。最后,对听课的过程中,有疑问之处,课上不要去和同学讨论,而应该及时记录,下课再向老师请教或和同学讨论。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每讨论完一段或一个重要问题时,要留给学生一点讨论和记笔记的时间。经常有意这样处理,学生的良好的听课习惯也就养成了。

  3.善于观察的习惯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实验,所以观察的习惯是学好化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启蒙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实验的角度,从而在每一个实验时,都引导学生如何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习惯。描述实验现象一般可以从反应容器中“气、液、固”三个状态上的变化来描述,这样不容易出现遗漏,这是观察实验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最好角度。例如生锈的铁钉放入盐酸溶液中,要注意观察气、液、固等三方面的变化:固体逐渐溶解,表面出现黄色,并向周围扩散,一会后,固体表面出现气泡,且气体越来越多,溶液最终变成棕黄色。

  4.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的良好习惯是实验安全的重要保证,实验操作规范不是靠死记硬背出来的,而是在实验时,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不断地在实践和感悟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在启蒙教学中,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使用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等仪器时,要有检漏的习惯;在完成装置的连接后,要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用好的试剂瓶及时放回原处,桌面上的药品、液体等及时清理,并用抹布擦干净,药匙用完及时用滤纸擦干净;用完的玻璃棒及时用水冲洗;用完的胶头滴管及时洗净放于烧杯中,要养成擦洗和整理的习惯,要能始终保持桌面的整洁;在实验时,要有注意实验操作先后的习惯。

  5.预习、复习的习惯

  学习任何一门功课,如果能在教师讲解和分析之前进行预习,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带着问题来听课,这样课堂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养成学生预习的习惯,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以及上课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和授课,两方面结合起来,逼学生去预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预习也就成了习惯。

  学习的过程中有遗忘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把知识的遗忘降到最低程度。根据艾宾霍斯遗忘曲线,及时的复习可以将知识的遗忘降到最低程度,可以将知识的遗忘延迟。所以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样也可以布置复习提纲,坚持每节课进行复习提问,特别是训练学生在下课后和上课前的5分钟复习,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充分利用时间,复习效率和提问效果特别的好。

  当然,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二天的事,对教师而言,贵在将习惯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上、每一个细节上;对学生而言,贵在坚持合理且规范的做法,长期坚持也就是习惯了。

  四、教学中重视方法和思路的形成

  初中化学内容相对简单,多与生活、生产联系,记忆的东西较多,但千万别把化学变成背背记记的学科,虽然背记能解决很多问题,但绝不是学化学的方法,即便要记,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广度、深度、复杂程度等都会有很大提升,学生就无所适从了,这也许是现在高中学生学不好化学、怕学化学的原因之一吧。所以作为启蒙教学的承担者,应该有一份责任,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方法、学会思考,懂得化学思想。对于教学内容,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设计和教学。

  例如: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离子”虽然仅被提及3次,篇幅也不大,但“离子”不仅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十分重要,对初高中衔接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教材的三处阐述,就形成了一条主线: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构成物质,物质在水分子作用下生成(或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即电离),所以溶液能导电,溶液表现出各种性质。而这一主线的主角正是“离子”。所以我们应该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很多问题,如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离子的除杂和鉴别、物质的化学性质等,充分认识到离子在教材中的地位,尤其是在酸碱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产生较好的影响。

  再如:初中化学中讨论了氢气、二氧化碳、氧气等的性质与制备,那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一般气体的制备从哪些角度来思考,研究气体的性质从哪些方面来讨论,这样到高中学习氯气、二氧化硫、甲烷、乙烯、乙炔等的性质与制备时,就有了方法和思路,学生完全能够自学。

  总之,作为启蒙教学者,应该重视学法指导,本着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思想去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香礼.浅谈利用化学实验进行化学启蒙教学的体会[J].化学教学,1994,(1)

文章标题: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化学启蒙教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huaxue/2091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