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1-01-20 17:19 热度:

  摘要:近年来,按大类招生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大类招生的优势,并对其在人才培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办学规模也急剧扩张,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自然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长期以来,高校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志愿安排专业,形成一考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很多考生由于受知识面等因素约束,当初填报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因此针对这种现状,很多高校打破常规,采取按大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择专业的培养模式。
  一、大类招生的优势
  1.学生专业选择余地大,专业满意度高
  大类招生打破传统计划教育的模式,允许学生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比较全面地了解专业所学和社会需求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大类招生将若干专业汇总到一个大类里,考生在对专业设置比较茫然的时候,他们填报志愿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宽。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学习后,对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未来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更加理性地选择。例如南京理工大学从2007年开始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按大类招生,一年之后再分具体的专业。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这两届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有95.1%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有3.7%的学生说不清楚,还有1.2%的学生不喜欢所选专业,这个比例较以往调查的专业喜欢偏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大类招生给学生更宽阔的专业定位空间,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提升了专业的满意度。
  2.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部为规范专业设置,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综合化的需求,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本科专业由原来的504个减少为249个,并规定了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旨在改变以往专业口径过窄、人才素质单一的弊端,这一举措与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不谋而合。一方面,大类招生能克服过去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造成的分散局面,可以更好发挥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统筹作用,有利于师资、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从“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要求出发,拓宽专业覆盖面,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其他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学校在办学中不断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按大类招生培养,
  3.有利于使“冷热”专业趋向平衡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和就业走向的影响,报考各种专业的考生生源很不均衡,考生大多追捧通信、电子、金融等热门专业,造成专业报考扎堆现象,而一些社会急需,但较冷的专业生源质量较差,这种专业冷热的风向标造成很多家长和考生报考专业时形成一哄而上的现象,而大类招生能有效缓解这个矛盾。首先,可以将所谓的“冷”、“热”专业囊括在一个大类专业里,淡化了因过分强调专业而造成的矛盾;其次,由于大类招生涵盖了多个专业,所以招生人数相对较多,这样一来,就降低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风险,考生调节余地大,被录取的可能性也较以前增大,并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其三,由于学科大类包括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后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专业选择,避免了过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专业不了解所造成的失误,便于稳定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学有所爱。
  二、大类招生应注意的问题及举措
  目前,按大类招生及培养的模式已被许多本科院校采纳,并在强化基础、拓宽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收到了显著效果,但按大类招生只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第一步,大量的工作是在按类培养和后期专业分流上,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和不断探索。
  1.优化课程体系和学科专业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按大类招生,各高校应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专业建设要能够反映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符合社会的需求,高度重视专业群的培育。在课程体系改革上,要重视平台的搭建,淘汰原有适应单个专业培养的课程内容,设置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基础课程。与此同时,应严格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实时考核,构建专业、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质量评估体系,在进行常规教学检查的基础上,加强随机和专项检查,有效地监督并保障教学质量。
  2.妥善做好学生的专业分流工作
  大类招生必然面临入学一年或两年后专业分流的问题,为了营造学生志愿与教学资源布局和谐统一的环境,把工作做在矛盾和冲突形成之前或尽可能减小矛盾,在进行专业分流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确定招生大类时,要充分调研各专业近几年的就业信息、各专业拥有的教学资源等,力求使同一大类中的专业保持相对平衡,尽量避免在大类中出现过冷专业;
  (2)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这需要从各专业研究的前沿领域、深层次的学科宏观描述、目前国际国内需求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准确定位即将学习专业,在前期做好分流工作。
  (3)要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在按类培养时,必须统筹兼顾,努力做好协调指导工作,既要充分展示所谓“冷门”专业的发展前景,又要鼓励学生不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要使学生根据各人的爱好、特长,并充分考虑学校教学资源情况及各自生源地的就业状况,有的放矢地选择专业。
  综上所述,按大类招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着眼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努力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人才,但又不可盲目开展,每个高校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88-89.
  [2]黄兆信.大类招生: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04(2):42-43.
  [3]张淑敏.按大类招生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天津商学院学.2006,26(1):53-56.
  [4]万爱莲.我国高校大类招生政策的背景!趋势与应注意问题[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4):93-94.

文章标题:高等教育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656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