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1 08:26 热度: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北京物资学院紧随改革步伐,以科学的理论观点去探讨我校的体育课改革的整体构建,使我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适应国内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并不断完善和健全体育课程建设体系,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
  为更好的促进北京物资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课题组成员走访了北京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及多次参加大体协举办的北京高校教学研讨交流会,并且通过网络资源了解中国农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国内十几所高等院校。这些院校不仅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课程改革的效果得到广大师生们的认可,而且也为我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开拓了新的方向。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为使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体系适应国内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趋势,并不断完善和健全体育课程建设体系,本文为北京物资学院今后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并给予理论性指导。
  本研究以科学的理论观点去探讨我校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评价多级化、课堂锻炼延伸化、、教学组织多样化的形式等,以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体育教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状况
  1、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60年代“文革”开始后,“唯生物体育观”军事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兴起,学校体育被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学校体育思想一度以单纯的体质训练为中心,导致学校体育的大倒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后期,多元化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国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有诸如竞技体育、磨难体育、健康教育、运动教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等思想,各种体育教学思想可谓五彩缤纷。体质教育、技能教育、全面教育思想在这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最具有影响力,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逐步确立;主动教育、成功体育、快乐体育、能力教育等思想正处于一个互相融合、新旧并存的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至今,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出发,许多学者从新的高度、新的视角来认识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也从唯“生物体育观”,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构成的“三维体育观”转变,拓宽了体育在健身、娱乐、竞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功能。
  “健康第一”体育思想是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健康水平下降、体质状况堪忧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以巨大的社会代价换取的。“健康第一”的思想不仅对体育课程目标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新世纪体育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
  2、体育教学目标
  我国新课标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5个方面的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大目标体系,较过去的教学大纲比较模糊、笼统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具体,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形成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体育才能,更好地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目标。
  3、教学模式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6种类型:“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三段型”、“俱乐部型”和“分层次型”.这几种类型各有各的风格和优越性,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俱乐部型”和“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诸多体育教学模式中较优越的两种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成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大部分高校一年级上普通体育课,二年级上选项体育课,三年级以上可上选修课;二是在大学学习的二年内,同时开设普通体育课与选项体育课,让不同条件和志愿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的课程;三是课内外相结合,既要求开设普通体育课、选项提高课、专项体育课和保健体育课,同时,又在课外广泛地开展俱乐部的活动,有的学校对参加像俱乐部活动也规定了取得学分的要求,也有的学校把参加像俱乐部的活动出勤率作为评定体育课成绩考核之一。
  4、 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由单一的技术评定发展为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价形式。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包含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等综合方法评价学生;教师的评定提倡从教师德、能、勤、绩方面进行评定,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而对课程建设提倡采用多维综合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这对充分发挥课程评价功能,提高教学效果与育人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正朝着不断挖掘、不断创新的方向发展,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评价标准得到认可、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三、构建适合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课程体系框架
  (一)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方案》的精神,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具有健康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 课程模式采用三段型与一体化型相结合
  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体育课程总体上体现高等学校体育所要求的五个领域目标,在每一门具体课程中除了体现这门课程的特殊目标,也尽量达到目标的全面性。而同样这种共性目标的实施也并不影响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特定目标,因为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共性原本存在于个性之中。通过开展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体育节、体育运动竞赛、大型体育活动体育协会等),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也就得以全面实现。
  2、物院课程设置采用三段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增强体质。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不同形式的基础课、兴趣选项课、体育训练专项课、保健课、初高级班的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校代表队及部分确有体育特长学生的体育训练专项课纳入体育课程之中;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一年级开设基础课如:篮球、排球、足球、游泳、交谊舞、健美操、健美。二年级开设兴趣选项课如:羽毛球、网球、轮滑、体育舞蹈、形体、跆拳道、垒球。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如:游泳初级班、游泳高级班、高尔夫初级班、各项目提高班,体育竞赛与欣赏、品味奥林匹克、运动营养与体重控制。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随堂讲授与专题理论大课相结合,健康知识贯穿其中,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传统讲授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重视保健理论课的教学,并进行理论考试。
  将体质健康检测及课外体育锻炼考核作为体育课程的延伸,同时将多样的、丰富的课余体育活动(体育节、体育运动竞赛、大型体育活动、体育协会等)纳入体育课程的外延,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课程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系统化、计算机网络化.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体育课程”开设项目、开课时间、任课教师及当前选课等系列情况,在网上点击自己喜欢的具体课程,瞬间完成选课.学期结束时,学生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评教.
  (三)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朝着标准参照性、多样性、综合性、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方向发展。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应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是用来辅助体育教学的,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贯穿于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的。建立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目标应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要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学生最大可能的实现自身价值。
  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包含4个方面内容,即专项成绩、身体素质成绩、健康成绩和平时成绩。根据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内容,可以勾勒出其基本框架(如图1)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多项目的开设,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和锻炼效果明显改善。我校学生通过网上公开评教对我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在全院各项评定分数名列前茅,在全校平均分以上教师占100%。由此看出学校体育还是深受学生的喜爱,学校体育教育要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大体育教育目标,重视群众体育和健身方法的传授,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文教育观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郝光安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5卷第3期2009年6月
  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林克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7卷第2期2008年6月
  3、《新中国60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演变及思考》彭国强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4卷第3期
  4、《试论构建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新模式》刘丽云湖北体育科技第24卷第2期2005年4月
  5、《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的探究》袁利高等教育在线总第582期

文章标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20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