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论文发表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3-09-12 09:13 热度:

  成人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学子》杂志为正式批准出版的国家二级刊物。其办刊宗旨是:为莘莘学子提供一个指导学习和进步的窗口;同时也为教师、家长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级领导, 提供一个探讨培养教育的平台。《学子》杂志以公益性为主、不以赢利为目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并以高中生学习指导为主要内容。

  论文摘要:在《基础》课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要遵循个体性、渗透性、实践性和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人生环境、道德、法制观教育中构建生命教育的内容。

  论文关键词:生命教育,《基础》,课教学,预防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自残、摧残异类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既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新思路,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结合大学生的特征及《基础》课的学科特点,对《基础》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原则、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结合学科特点,确立生命教育原则

  结合《基础》课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实施生命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个体性原则

  传统的《基础》课教育一直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个体生命关怀。在《基础》课中开展生命教育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因此坚持教育基于个体生命的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这就要求《基础》课要从个体生命的需求出发,尊重个体生命的发展规律,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培养个体生命独特的个性特征。

  (二)坚持渗透性原则

  《基础》课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应该是“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接受生命教育的洗礼,不能用填鸭式的方式,喊口号或者是下任务般地告知学生“必须这样”或者“不能那样”。坚持渗透性原则,由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入手,适情、适度、适时地向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

  (三)坚持实践性原则

  生命是可以感知的。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知生命的价值。因此,在《基础》课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必须坚持其实践性,通过实践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得学生丰富生活经历,获得生命感悟。大学生也会在实践中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和活着的幸福。将生命教育的认知和体验统一起来,在生命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再加上生命体验活动的熏陶,会让大学生增加自身对生命的自主性、自觉性、责任感和价值的认同感。

  (四)坚持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台原则

  生命教育坚持对大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是最有效的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式。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在学业、情绪、人际关系、情感、性健康和大学生活适应等方面。生命教育要求对这些问题可能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对已经发生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干预。这三者必须紧密结合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二、整合教材资源,充实生命教育内

  《基础》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挖掘整合。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把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放在《基础》课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并最终提升生命的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充实生命教育的内容:

  (一)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基础》课教材中,把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安排为第一章,这充分体现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基础》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理想信念不但能指引人生目标,而且能提供奋斗动力,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挫折,不会轻言放弃。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即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的实际,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树立科学理想,坚定信念,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在人生观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

  人生观主要回答是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和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的问题。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内容。人生观教育的归属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观。正确的生命观指导大学生极积乐观对待人生中的困难挫折,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人生观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认真思考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明辨是善恶美丑,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三)在价值观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

  价值观是对“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问题的回答,它表明了人生的基本品味和核心宗旨,它全面规划着人生蓝图。《基础》课在第三章提出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以及人生价值的的评价,评价标准、原则和方法。进入大学新的人生阶段,大学生开始对人生的意义和人生价值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理性探索与思考。在价值观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珍视生命,因为生命是实现其他价值的前提与基础,没有生命,人生价值没有载体,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热情地思考人生,正确的进行人生价值的选择与评价,确立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标准的科学人生价值观。

  (四)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课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基础》课第三章第三节提出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人生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等。当今的大学生正面临着成长的失落、社交的困惑、学业的压力和情感的迷茫等多重心理困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不仅能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生命质量,而且促进大学生积极协调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良好条件。

  (五)在人生环境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

  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实现是在一定的人生环境中通过具体的人生实践完成的。因此,思考、选择和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对待人生环境。人生环境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在《基础》课第三章第三节专门分析了人生环境,认为正确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生环境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促进身心健康,珍爱生命;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生命,关心帮助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善待其它自然生命;引导学生意识到社会不仅提供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也提供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方法与途径。

  (六)在道德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

  大学阶段是道德意识的发展与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形成的道德观念影响大学生的今后人生道路。《基础》课教材第四章和第五、六章的部分内容,要求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基本道德观念,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从而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高尚的社会公德、优良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道德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明事理的人,自觉履行道德义务,锤炼个人品德,提升人生境界,为学生获得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职业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七)在法制观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

  《基础》课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基础》课第七章和第八章阐述了法律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我国具体的法律制度等内容,帮助学生领会法律的基本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在法制观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首先,通过让学生学习具体法律条文,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公正与权威,使他们意识到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的身体、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通过让学生掌握法律的基本精神、法治观念和法律修养的方法,引导他们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树立法律信仰,维护法律权威,最终让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升华到对生命的崇敬。

  三、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生命教育实效性

  生命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更是一种触及人的心灵、感染人的灵魂的教育。它除了用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外,还要通过对生命的真切体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才能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基础》课中开展生命教育,必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举办关于生命的专题讲座和主题报告

  在《基础》课教学中,可以举行关于“珍爱生命”和相关的主题讲座;可以请那些“劫后余生”的人来讲述亲身经历,让学生在报告人的经历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可以请警察进校园讲解面临生命危险时候如何自救和保全自己的生命。还可以请一些由于失败有过轻生念头而又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人来讲他们奋斗的心路历程,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可以请资深专家学者来作专题讲座,系统阐述生命的本质与价值,启发学生理解生命意义;这些都可以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生命,增强生命情感。

  (二)播放关于生命的精彩影视作品

  许多学生认为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与感受来自影视作品。像电影《1942》、《唐山大地震》、《桃姐》等,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内心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所以开展生命教育应广泛利用当今流行的各种网络媒体等方式,运用形式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在《基础》课教学中可以播放诸如2008年四川地震的视频,5.12地震中生与死的例子带来的触动、感悟都将是深刻的,对大学生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常规化的教育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地震中涌现的很多感人至深的人和事,都是适时的生命教育素材,应该通过这些素材,让学生和老师去感受生命的伟大和人类的坚强,用一个个震撼心灵的生命故事,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

  (三)组织各种生命体验实践活动

  在每年的“母亲节”和“感恩节”,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如认识孕育生命的活动,在医院和即将带来新生命的孕妇交谈,了解母亲为孕育新生命,所要受到的痛苦和艰辛,体会每一个生命的得之不易,聆听新生婴儿的啼哭,感受迎接生命的喜悦之情等,让学生懂得感恩和回报;通过参加亲友的追悼会等仪式和参观烈士陵园和伟人故居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学会珍惜生命;通过关爱弱势群体、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艰辛和助人的快乐,学会关爱与施予;通过环保宣传、低碳行动等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生命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参观监狱,同失去生命的自由的犯罪分子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珍贵,学会遵纪守法,爱护生命。

  (四)挖掘生命教育的优秀资源

  充分利用“艺术人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名人面对面"、“千手观音"、残奥会等社会资源,让学生自发地感悟,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说过,残疾人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不仅超越了他们自身的体能,而且表现出战胜对手和困难、战胜生活中不公正遭遇的决心,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五)利用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加强生命教育宣传力度

  学校社团和其它社会组织可结合每年的5月25日的心理健康节活动,进行心理学知识宣传、讲座、放映心理影片等形式,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社团可以组织生命教育的各种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讨论和体验,从而获得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感悟,如开展主题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等等,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和团结的力量,让生命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教育面对的是生命,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大学生活是人生发展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是肩负重任的接班人,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与希望。在《基础》课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对大学生个体生命的爱护,也是对大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文章标题:成人教育论文发表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chengren/1867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