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邮电通信行业投资结构分析

所属栏目:通信论文 发布日期:2016-08-15 12:58 热度:

   所谓投资结构,是指投资总体中各类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数量比例关系。现代系统学原理告诉我们,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是影响系统总体功能的重要因素,在系统质的规定性已经确定的前提下,量的规定性对系统的状态和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邮电投资总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组合而成。从与通信生产的关系密切程度来看,有通信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从专业来看,有邮政、电信投资;从地区分布来看,有东部、西部、中部投资;从再生产的性质来看,有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此外,还有投资技术结构,投资项目规模结构,投资资金来源结构等等。各类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着投资的经济效益,投资结构不同,投资效益也就迥然不同,只有正确处理各类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投资结构的动态最优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促进整个邮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以上各项投资结构,从统计角度看是相互独立的,各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投资结构,但在邮电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中,是有主有次相互制约的。其中,通信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投资再生产结构、投资专业结构、投资地区结构和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对邮电整体投资效益的意义更加重大,因此,我们将对"七五"、"八五"时期我国邮电业的这几类投资结构逐一进行分析。

通信世界

  《通信世界》周刊于1999年创刊,由信息产业部主管,信息产业部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在过去的8年里,始终坚持立足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全面反映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变化,为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积极献言献策。随着融合通信产业的发展,《通信世界》周刊作为中国通信产业出版周期最短,影响力最广的周刊,始终以推动产业发展为己任,以观察、研究、评论、推介办刊宗旨,以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响应产业发展潮流为立足之本。

  一、通信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

  通信生产性投资是指用于建造和购置直接为邮电通信生产服务的固定资产投资,它能够补偿或新增通信生产用固定资产,是维持和扩大邮电通信生产的物质基础。非生产性投资是指用于建造和购置间接为邮电通信生产服务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满足职工的文化和生活福利需要,这部分投资虽然不直接补偿或增加通信生产能力,但也是通信生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减少这部分投资,会影响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影响邮电科技水平的发展,从而影响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因此,非生产性投资为通信生产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而通信生产性投资又是形成现实生产能力的直接源泉,二者是彼此依存的辩证统一。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对邮电总体投资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下表可以看出,"七五"、"八五"期间,邮电通信生产性投资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这样的生产性投资比重上升速度和"八五"时期9.6:1的高比例,与其他行业或邮电发展的其他历史时期相比都是极为突出的。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1.在邮电业中占绝对优势的电信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2.邮电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猛增长,而职工人数却变化缓慢。因此,生产性投资比重的上升并未影响职工福利水平的提高及生产积极性的调动。

  综上,"八五"时期,邮电通信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投资比例在9.6:1左右,此比例结构较为合理。"九五"期间,邮电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还会有较大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结构中,还要继续处理好这一比例关系,使得将来的存量结构保持合理,以促进邮电业的兴旺发展。

  二、邮电投资的再生产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邮电投资的再生产结构是指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的比例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技术改造投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基建投资比重。与通信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一样,在投资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基建投资比重与技改投资比重是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二者在邮电通信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比例关系。

  在建国初期,邮电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投资的绝大多数是用于搞基本建设,这种情况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

  88年起,技改投资比重开始超过基建投资比重,以后,技改投资比重逐年上升,95年升至最高点74.87%。

  整个"八五"时期,邮电投资中技改投资比重为71.35%,技术改造投资完成额明显高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成为邮电建设的主要手段,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九五"期间,要继续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的比重,提高投资的技术含量,实现投资与效益的统一,为邮电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整个国民经济实现两个转变奠定基础。

  三、邮电通信投资的区域结构

  不论投资的总量和结构如何变化,也不论各种投资采用何种运动方式,最终投资必须落实并依附于特定的地域空间才能现实地发挥作用。邮电通信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投资空间分布直接关系到全网整体效能的发挥和投资效益的实现程度。因而,投资区域结构(投资分布)与投资效益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上表可以看出,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地区间的分布极不平衡,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邮电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中西部地区基础实施的落后状况未得到切实的改善。因此,经济上的"西进"应以交通、通信业等基础实施产业的"西进"为龙头,邮电业的向西部倾斜对于通信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和整个协调发展,因此,主要还应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这一目的,而作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通信业的区域协调发展也应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邮电部的政策倾斜为前提条件,作为中西部地区自身,也要抓住"九五"时期的历史机遇,挖掘市场潜力,加快自身发展,从而实现邮电通信的区域协调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

  全国三类地区邮电通信投资情况比较表 单位:亿元

  东部地区:京、津、沪、辽、苏、浙、闽、粤、鲁、琼

  中部地区:冀、晋、蒙、吉、黑、皖、赣、豫、鄂、湘、桂

  西部地区:云、贵、川、藏、陕、甘、宁、青、新

  四、邮电通信投资的专业结构

  通信生产性投资在邮电各专业(长途电信、市话、移动通信、邮政)之间,以及各专业内部诸环节的分布比例,称之为投资的专业结构。

  投资的专业结构决定了邮电向社会的通信供给结构。从企业的投资行为来看,投资从利润率低的行业向利润率高的行业转移,这是微观的投资机制。从整个邮电行业来看,专业投资结构的演变趋势,不能仅仅停留于利润率的高低,而必须再深入一层,观察社会对通信的需求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各专业投资分配总是或速或缓地向客观需求的方向演变。作为邮电投资管理者的责任就是尽可能快地认识社会需求结构的演变趋势,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专业投资结构的演变,使之与社会需求的分布相一致。总之,应该使通信供给结构与通信需求结构相协调,从而在满足社会对通信需求的同时,实现较好的投资效益。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各专业投资比重的变化情况。在邮电通信中,电信占很大比重,电信网中传递基本话音业务的电话网是电信业务的基础网络、骨干网络。长途电信网是各地区通信联系的纽带,市话网是长途网的起点和终点。长途与市话是电信的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个专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通信体系。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整个电信网的最佳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邮电通信投资的专业结构中,我们主要分析长、市话网的投资比例问题。

  长市关系实质上就是长话和市话疏通能力的关系。二者协调发展的目的是要提高电信网的疏通能力,充分发挥通信设施的潜能。要使长市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市话是基础,只有重视和加快"基础"的发展,才能使二者协调统一。从实际工作中看,优先发展市话对长话的发展和长市协调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从整个"八五"时期的投资建没情况来看,正是体现了上述宗旨。市话投资迅猛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63%,长市投资比较"六五"、"七五"时期也有了较大下降,已达1:3。

  然而,在市话超前发展的前提下,要千方百计使长话疏通能力逐步同市话的发展相适应,这样不仅能够刺激用户利用电话业务,同时长途通信能力的增长也会对市话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般来说,通信越发达,长市容量比例越高,发达国家的长途电路比市话交换容量为1:40左右,如日本为1:20、法国为1:40、韩国为1:34、瑞士为1:45,而我国一般为1:70左右,近年来有些改善。从发展趋势来看,长市比例是逐步向协调的方向发展,在今后的投资中,我们应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分配到长话电路与市话交换设备上去,使之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长市电信部门共同提高投资效益。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长市投资比例逐年下降,从1986年的1:2.3下降至1995年的1:3.5,即对市话投入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对长途投入的增长速度。但长市容量比却基本未变,略有上升,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由于新技术的更新换代及物价波动,市话建设成本急剧加大。

  (2)由于光纤、微波等新技术在干线建设上的大量应用,使得长途电路单位造价呈下降趋势,于是长途电路发展并未因投资比重的下降受到影响,反而稳中有升,"七五"、"八五"年均增长速度为24.5%和45.6%。

  3.对于"九五"时期长市投资比的建议

  "九五"时期邮电建设是一种持续稳定发展阶段。根据部定"九五"规划,"九五"期间长途交换机需增加600万路端,长途业务电路280万条,合计约需1000亿人民币,局用交换机增加15040万门,其中市话交换机按75%计,约需4000亿人民币,需要长市资金比为1:4,而"九五"规划的投资规划中长途与本地网的投资比正为1:4.8。

  95年长市比为1:73,基本与近20年的平均值相同。按"九五"规划的长市投资与容量配置发展,"九五"期末此比例将变为1:47,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届时,长、市话网的发展将更加协调,通信网的水平、质量将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五、邮电通信投资资金来源结构

  1.投资自身效益约束力的概念

  投资学告诉我们,投资是要素投入权、资产所有权和收益获得权三权合一。投资过程的经济活动极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是投入要素以形成资产,凭借资产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收益。作为所有者具有收益获得权,而作为资产使用者则应承担支付投资收益的义务,这就迫使资产使用者努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这种压力与义务,是和对资产的使用与生俱来的,因而称为投资的自身效益约束力。

  2."七五"、"八五"邮电投资来源构成分析

  现阶段,我国邮电投资主体大致构成如下:

  (1)国家预算内投资 (2)邮电自筹 (3)国内银行货款 (4)利用外资

  上述四种资金来源是按效益约束力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八五"期间,邮电投资的效益约束力是上升的,这种投资自身内部效益约束力的提高转化为邮电投资追求效益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邮电投资效益迈上更高的台阶。

  3.提高投资效益约束力

  投资权利、责任、利益内在统一于投资主体,如果三者之间处于一种分离状态,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投资主体虚置。虚置投资主体的明显弊端就是投资权利、责任和利益之间缺乏对称和制约,管投资决策的不承担投资责任,承担投资责任的不享受投资利益,人为地分割投资运动过程的内在联系,降低投资效益。这样看来,只有实现投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内在统一,才能提高投资效益约束力,从而提高投资效益。作为邮电部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贯彻邮电部提出的"联合投资、共同建设、按资分利、照章纳税"的原则,最终在邮电的某些范围和层次上建立股份制企业,作为邮电通信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补充。

  (2)开发邮电内部资金市场。建立部、省、市三级资金调控中心,发挥资金集约化经营的作用。

  综上,我们对"七五"、"八五"时期邮电业的宏观投资结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在几种比较重要的投资结构中,既存在合理的一面,也有妨碍邮电企业提高投资效益的环节,因此,在今后的投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强化投资结构管理,实现投资结构的动态最优化,从而促进邮电投资效益迈上更高的台阶。^

文章标题:全国邮电通信行业投资结构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dianxin/tongxin/3286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